主耶穌的醫治(二):求醫者的正確心態(黃澤群長老)
主耶穌的醫治(二):求醫者的正確心態 上文提及,福音書中向主耶穌求醫的人絡繹不絕,病例更是五花百門:瞎眼,癲癇,癱瘓,痲瘋,血漏。。。情況幾可與現代醫院的急症門診比美。縱然如此,他們卻鮮有例外地都蒙主醫治,當中是否意味著有一種共通而正確的求醫心態? 耶穌對她(患血漏的女人)說:你的信救了你。(路8:34) 耶穌就摸他們(瞎子)的眼睛,說: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。(太9:29) 耶穌說:你(巴底買)的信使你痊愈。(可10:52) 毫無疑問,主耶穌肯定“求醫者要有信心”。問題在於人很容易把神的話語斷章取義,無限上綱,結果出現“只要你有信心就必得醫治”或“你病不好就是因為你信心不足”這類似是而非的教導,把“人的信心”奉為靈丹妙藥,金箭銀彈,藥到病除,一擊即中。 事實告訴我們,不少病人得醫治,跟他們是否有信心扯不上任何關系。會堂裡手枯乾的人(可3:1-7),患水臌的病人(路14:1-4)和畢士大池旁的38年長期病號(約5:2-15),他們根本沒有主動求醫,更談不上帶著信心,他們的病卻一一蒙主醫治。屬靈先賢如使徒保羅,三次求主挪去他肉體上的一根刺卻沒有蒙應允(林後12:8),莫非我們也要給他扣上一個“信心不足”的帽子?! 要避免“有信必治,不治皆因信不足”這類歪理所帶來的內疚自責,怨神尤人的惡果,必須先搞清楚何謂信心。信心絕對不是獨立存在,人自身擁有的一種能量,在面對危難時只要把能量提升,就能“搖動神的手”化險為夷,滿足一己的意願。 聖經多番重复地告訴我們,信心是一種驅使人付諸行動的持久心態,只有當人再三被神的救恩深刻觸摸,清楚認識三一真神的完美屬性,同時看清自己帶罪的本來面目,才能在其靈裡萌芽生長,開花結果。 摩西一生可分為三個階段:皇宮裡的“我能”(出2:1-15),曠野中的“我不能”(出2:16-5:23)和出埃及時的“神能” (出6:1-14:31),他足足接受了八十年的磨練,心態被調整正確之後,方才獲授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重任。 施洗約翰被神揀選,在曠野傳天國的道,很多人都受了他的洗,但他的宣告是:他(主耶穌)必興旺,我必衰微(約3:23),所以他毫不介意自己的門徒去跟從耶穌(約3:26-27),甚至不惜為主拋頭顱(可6:27)。 同樣,兩個瞎子深信主耶稣能治好他們的眼睛,是因為他們洞悉“自己的不能”和“神能“,所以他們喊叫說:大衛的子孫,可憐我們吧!(太9:27);而長大痲瘋的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來求:如果你肯,必能叫我潔淨。(可1:40)也是因為他深知自己有罪,更尊重全能的神有絕對的主權是否要醫好他。 行文之時,正值標靶藥療效未如理想,遂接受主治醫生見議轉為化療。面對種種可能的副作用和不明朗的療效,我再次默想並實踐“主必興旺,我必衰微”的心態:首先以屬天的原則為基準,尊重神有絕對的主權;然後從已得的位置來衡量,為過去一年與癌魔搏鬥的點點滴滴獻上感恩;最後站在全程的角度看人生,肯定苦難只是化妝的祝福,求主賜忍耐等待祂終極的美意。 主內 黃澤群長老
主耶穌的醫治(二):求醫者的正確心態(黃澤群長老) Read More »